到来。
在界奇大和尚的亲自住持下,在常住执事班子的齐心协作下,灵峰禅寺的各大建筑工程扬鞭催马,各大殿堂楼阁次第落成。继万佛楼竣工圆满后,天王殿、玉佛殿、观音殿、地藏殿、钟楼、鼓楼、贵宾楼、居士楼、客堂、伽蓝殿等建筑接连告竣,它们与大雄宝殿有机地整合为一体,组成了一个气势恢宏、庄严无比的四合院式的古建筑群。
二OO三年建成的灵峰山庄,位于大雄宝殿左后侧,依山就势,设计新颖、风格独特,可同时容纳三百多人住宿。法堂与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正后方,法堂内供奉的七宝如来,形神威仪,尽显法要。藏经阁内供奉的大乘经藏琳琅满目。驻足凝视,顿觉佛法广博,浩瀚无涯。二OO四年竣工圆满的千佛塔巍巍耸立于万佛楼左侧的半山腰上,彩绘额枋,平金斗拱,琉璃盖顶,极尽威雄矣!
四、灵峰古刹 禅悦法喜相融
佛教经论、浩如烟海,淼无际涯;圆说偏说,显说密说,大小顿渐,空有断常,泛引曲喻,浪翻潮涌,究其指归,不外乎引领学人觉破无明,识心达源,即所谓“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随缘任运,得大自在也!想当年,释迦世尊不忍坐视与己同体不二之众生迷妄自蔽,粘手缀脚于漫天稠林,递相缠缚于生死苦海,故示现世间,兴慈兴悲,形于言语,现于事功,恳恳演说八万四千法门,法虽各各不同,但终究穷极,却是法法融通,门门互摄,《大智度论》云:“诸供养中,法布施最:万法之中,六度第一”千年古刹灵峰禅寺之所以在短短三年多的时日里取得如此巨大之成就,除仰仗界奇大和尚之无量愿心外,更依仗十方善信与大德檀越呵护正法,护持道场之无上菩提之心。
为感恩诸佛菩萨对道场的加持,为感恩政府、领导、护法善信及所有一切关心和支持灵峰禅寺建设和发展的人们,近年来,盖凡在每一座殿堂楼阁落成之际,常住都要举办各种庆典和报恩法会,如“水陆空冥阳两利普斋胜会”、“梁皇宝忏法会”、“精进佛七法会”、“短期出家培训班”等,参加法会者,既有来自海内外的长老高僧,更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护法善信。每一次法会,无不充满禅悦法喜,无不洋溢智慧般若。可谓极一时之盛也!
近年来,灵峰禅寺常住十分重视佛教文化建设,并由此推动弘法事业更进一步地发展。界奇大和尚认为,佛教的传承,首要的乃是文化的传承,当今佛教界应把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融于一切,辅助教化,不可墨守陈规,要有创造性。多年来,大和尚始终把中兴道场与发展民族文化相结合,并赋予鲜活的时代特色,最近投入巨资精心制作的各殿堂楹联匾额即是一例,这些制作精美,寓意深刻,书法上乘的佳构集佛学、文史、名胜于一体,雅俗共赏,渗透着扬善止恶、返朴归真的爱国爱教情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殊誉。
欣逢盛世,佛门重光,今遇胜缘,灵峰重兴!
千年古刹灵峰禅寺的顺利重建,以及幸得界奇大和尚的亲自住持,这无疑是太姥山乃至东南佛教史上浓墨重彩、激动人心的一章。我们可以将此看作是一种佛缘,但是从根本上说,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此看到了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充分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认真执行相关法规,尊重佛教思想文化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表现。


为了让悠久的佛教文化得以弘扬传承、利益众生,悟缘大和尚本着“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精神理念,弘法足迹遍及全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昆明、沿海城市的浙江温州、地处中原的湖北武汉各市,都留下大和尚的弘法身影。每年各地居士信众,都以虔诚的方式礼请悟缘大和尚讲经弘法、宣讲佛道。近些年来,应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佛堂、新加坡“南海普陀山”佛堂的邀请,大和尚不辞辛苦,远涉重洋,赴新加坡弘扬佛法。并成立了“悟缘佛教文化新加坡培训佛堂”,为新加坡居士信众提供一个修习佛法的环境,真正实现了佛法无边。